长沙县果园镇的历史英雄人物

网红长沙,果园飘香
长沙县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曾掀起轰轰烈烈的苏维埃运动,建立过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党领导人民在这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其苏区形成的历史起点,也是共产党的起点之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深切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党、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贡献,回顾和研究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弘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百折不挠的精神,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凝聚精气神。
长沙县果园镇人杰地灵,在国家危难之时,也曾涌现出许多舍身成仁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一、陈伏泉,原大河村人。

姓  名:陈伏泉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南长沙

出生年月:1893年

牺牲日期:1930年08月08日  出生农民家庭。出生后即过继给伯父为子。童年曾脚踝关节摔伤致残。参加革命前,在家乡读过8年私塾。后到长沙城里一家布店当学徒。1923年,在湖南第一纱厂当工人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夏,因代表工人要求厂方发放署期“提红”,被资本家开除出厂。随即,奉党组织指示,回到长沙县从事革命活动。不久,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并任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和县水利委员。1926年4月至12月,先后被推选为长沙县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沙县农民协会委员长和湖南省第一届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为促进农民运动的发展,曾主持拟定长沙县农运发展计划,主持编印《农民协会宣传纲要》、《农民的救星》等小册子。同时,深入各区乡广泛宣传发动,吸收大批贫苦农民加入农民协会,为全县普遍建立区乡各级农民协会,会员达20余万人作出了突出贡献。1927年初,根据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决议精神,联合县总工会等革命团体负责人,组成了长沙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立即对一批罪恶多端的大土豪劣绅给予了严惩。同年“马日事变”后,潜回家乡,曾在自家屋后挖一土洞藏身两个多月。后又化名刘桂林,转赴湘阴以设馆教书为掩护,待机寻找党组织。不久,又遭当地团防武装盘查,遂再次回家乡隐蔽。1930年8月初,获悉红三军团攻占长沙的消息后,立刻奔赴长沙城去寻找红军。当赶到时,红军已经撤离,只好暂避妹妹家中,不幸被敌侦知逮捕。8月8日,被杀害于长沙小吴门外校场坪。

二、李亚龙,原大河村人,1897年生,1922年入党,1925年任长沙市委书记,1930年以特派员身份去洪湖贺龙部工作,1933年因“AB团”罪名被误杀于洪湖。
三、陈培荫,原大河村人。

姓       名:   陈培荫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南长沙

出生年月:1898年

卒日期:1933年

【介绍】:

湖南人。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中等教育,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转至洪湖地区加入红六军,做团、师政治工作。

1931年夏担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改称)第九(原红六军改成)政治委员。同师长段德昌率全师进行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巩固发展洪湖革命根据地。

8月北上攻克沙洋,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部另1个团。9月并任中共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调任红三军第七师(原红二军改成)政治委员。1932年1月率全师协同第九师在文家墩全歼敌军1个旅。

同年夏改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0月率全师随同全军行程七千里转移至湘鄂边。1933年2月第八师撤编后,调到红三军政治部工作。

6月重任第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恢复重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政委的干部,为红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3年秋在湘鄂边战斗中牺牲。

陈培荫

陈培荫名词解释:【生卒】:?~1933

【介绍】:

湖南人。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中等教育,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转至洪湖地区加入红六军,做团、师政治工作。

1931年夏担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改称)第九(原红六军改成)政治委员。同师长段德昌率全师进行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巩固发展洪湖革命根据地。

8月北上攻克沙洋,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部另1个团。9月并任中共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调任红三军第七师(原红二军改成)政治委员。1932年1月率全师协同第九师在文家墩全歼敌军1个旅。

同年夏改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0月率全师随同全军行程七千里转移至湘鄂边。1933年2月第八师撤编后,调到红三军政治部工作。

6月重任第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恢复重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政委的干部,为红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3年秋在湘鄂边战斗中牺牲。

陈培荫

陈培荫名词解释:【生卒】:?~1933

【介绍】:

湖南人。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中等教育,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转至洪湖地区加入红六军,做团、师政治工作。

1931年夏担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改称)第九(原红六军改成)政治委员。同师长段德昌率全师进行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巩固发展洪湖革命根据地。

8月北上攻克沙洋,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部另1个团。9月并任中共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调任红三军第七师(原红二军改成)政治委员。1932年1月率全师协同第九师在文家墩全歼敌军1个旅。

同年夏改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0月率全师随同全军行程七千里转移至湘鄂边。1933年2月第八师撤编后,调到红三军政治部工作。

6月重任第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恢复重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政委的干部,为红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3年秋在湘鄂边战斗中牺牲。

陈培荫

陈培荫名词解释:【生卒】:?~1933

【介绍】:

湖南人。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中等教育,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转至洪湖地区加入红六军,做团、师政治工作。

1931年夏担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改称)第九(原红六军改成)政治委员。同师长段德昌率全师进行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巩固发展洪湖革命根据地。

8月北上攻克沙洋,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部另1个团。9月并任中共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调任红三军第七师(原红二军改成)政治委员。1932年1月率全师协同第九师在文家墩全歼敌军1个旅。

同年夏改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0月率全师随同全军行程七千里转移至湘鄂边。1933年2月第八师撤编后,调到红三军政治部工作。

6月重任第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恢复重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政委的干部,为红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3年秋在湘鄂边战斗中牺牲。

陈培荫

陈培荫名词解释:【生卒】:?~1933

【介绍】:

湖南人。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中等教育,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转至洪湖地区加入红六军,做团、师政治工作。

1931年夏担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改称)第九(原红六军改成)政治委员。同师长段德昌率全师进行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巩固发展洪湖革命根据地。

8月北上攻克沙洋,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部另1个团。9月并任中共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调任红三军第七师(原红二军改成)政治委员。1932年1月率全师协同第九师在文家墩全歼敌军1个旅。

同年夏改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0月率全师随同全军行程七千里转移至湘鄂边。1933年2月第八师撤编后,调到红三军政治部工作。

6月重任第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恢复重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政委的干部,为红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3年秋在湘鄂边战斗中牺牲。

陈培荫

陈培荫名词解释:【生卒】:?~1933

【介绍】:

湖南人。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中等教育,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转至洪湖地区加入红六军,做团、师政治工作。

1931年夏担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改称)第九(原红六军改成)政治委员。同师长段德昌率全师进行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巩固发展洪湖革命根据地。

8月北上攻克沙洋,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部另1个团。9月并任中共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调任红三军第七师(原红二军改成)政治委员。1932年1月率全师协同第九师在文家墩全歼敌军1个旅。

同年夏改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0月率全师随同全军行程七千里转移至湘鄂边。1933年2月第八师撤编后,调到红三军政治部工作。

6月重任第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恢复重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政委的干部,为红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3年秋在湘鄂边战斗中牺牲。

陈培荫

陈培荫名词解释:【生卒】:?~1933

【介绍】:

湖南人。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中等教育,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转至洪湖地区加入红六军,做团、师政治工作。

1931年夏担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改称)第九(原红六军改成)政治委员。同师长段德昌率全师进行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巩固发展洪湖革命根据地。

8月北上攻克沙洋,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部另1个团。9月并任中共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调任红三军第七师(原红二军改成)政治委员。1932年1月率全师协同第九师在文家墩全歼敌军1个旅。

同年夏改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0月率全师随同全军行程七千里转移至湘鄂边。1933年2月第八师撤编后,调到红三军政治部工作。

6月重任第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恢复重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政委的干部,为红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3年秋在湘鄂边战斗中牺牲。

伏泉

性  别:男

民  族:汉族

籍  贯:湖南长沙

出生年月:1893年

牺牲日期:1930年08月08日

 

 

陈培荫名词解释:【生卒】:?~1933

【介绍】:

湖南人。

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受过中等教育,参加过学生爱国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转至洪湖地区加入红六军,做团、师政治工作。

1931年夏担任红三军(原红二军团改称)第九(原红六军改成)政治委员。同师长段德昌率全师进行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巩固发展洪湖革命根据地。

8月北上攻克沙洋,歼灭国民党军1个旅部另1个团。9月并任中共红三军前敌委员会委员。

同年12月调任红三军第七师(原红二军改成)政治委员。1932年1月率全师协同第九师在文家墩全歼敌军1个旅。

同年夏改任红三军第八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洪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10月率全师随同全军行程七千里转移至湘鄂边。1933年2月第八师撤编后,调到红三军政治部工作。

6月重任第九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恢复重建湘赣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政委的干部,为红三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

1933年秋在湘鄂边战斗中牺牲。

1899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1927年底入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进入湘鄂西苏区,1931年5月起,续任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七师,八师,九师政委,他是红三军唯一在三个师都任过职的军工干部,1933年9月被错杀,1945年被追认为烈士。
四、黄五一,原名黄敬,果园黄家湾人,1901年生,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1928年1月被国民党杀害于汉口济生街。
五、殷美琮,字麓泉,果园殷家祠堂人,1899年生,1926年11月,中共长沙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第一任长沙县委书记,1927年7月底8月初,毛主席杨开慧和殷美琮都在长沙八角门楼(现长沙市潘家坪一带)开展工作,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1日,滕代远、殷美琮等领导长沙近郊河东农民起义策应支援,1928年1月17日,长沙县委书记殷美琮被捕1,朱友富继任中共长沙县委书记。
六、黄春生,果园双江村人,1899年生,1926年入党,长沙县农民协会委员,1927年5月在长沙县果园乡被杀害。
七、谭叔怡,女,1906年生,长沙县果园金江村人,1927年参加长沙县农民协会,妇女委员,1927年在长沙县失踪,后追认为烈士,也是果园乡大革命时唯一女烈士。
果园镇烈士还有许多,这是几个著名人物,他们都是我党早期党员干部,与毛主席、滕代远、李维汉、贺龙等中央领导人都是亲密战友,或曾一起工作过。

作者:朱建湘  二O二O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