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自贸临空区1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65亿元 助力打造“中国民用无人机第一城”

长沙自贸临空区1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265亿元 助力打造“中国民用无人机第一城”

“打造中国民用无人机第一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区专题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星沙时报9月3日讯(记者 盛磊)在湖南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和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迎来两周年之际,9月2日下午,“打造中国民用无人机第一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区专题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高级顾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刘大响,省政府副秘书长陈献春,省低空协同委办公室主任罗建军出席,市委常委、湖南自贸区长沙片区党工委书记邱继兴主持,市政协副主席黄梁出席,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会展党工委书记、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党工委书记付旭明致欢迎辞,县领导周虔、王国良、卢铓、陈洁出席。参加活动的还有5家“三类500强”企业、70家国内知名企业和10家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负责人。

活动现场。均为 曾诗怡 摄

付旭明致欢迎辞。

  付旭明在致辞中指出,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集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无人机产业,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必将推动“低空经济”实现跳跃式增长。值此重要关口,在国家政策导向和省市的务实推进下,湖南已然迎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春天。长沙自贸临空区作为全省临空经济的核心承载地,正致力发展临空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三大核心产业,聚力打造“中国民用无人机第一城”,力争无人机产业3年“双百亿”、5年“500亿”、10年过“1000亿”。县区将以此次招商推介活动为契机,自觉扛牢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政治责任,牢记嘱托,创新实干,勇攀高峰,奋力在实施“强省会”战略中当先锋、打头阵,为加快推进湖南自贸区建设、加速培育万亿规模通用航空产业集群贡献临空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罗建军讲话。

  罗建军表示,湖南自2020年9月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以来,抢抓试点机遇,深入推进改革,创造了编制全国第一部省级低空空域划设方案、建成全国第一个A类飞行服务站和第一个覆盖全省的低空监视网、发布全国第一个覆盖全省的低空目视航图,以及一次性获批55个通用机场场址等多项全国领先的改革成果,带动全省通航产业加快向万亿级规模迈进。长沙自贸临空区作为长沙发展通航产业的核心区,在发展无人机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产业基础,“打造中国民用无人机第一城”前景可期。

陈献春讲话。

  陈献春指出,大力培育无人机产业,既是推动湖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我省培育通航万亿产业的重要支撑。要聚焦打造“中国民用无人机第一城”和无人机千亿产业的发展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走好开放“必由之路”,驰而不息推进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创新,全方位优化无人机全产业链创新生态,以无人机产业发展的率先突破,带动临空经济和通航产业发展的整体提升,为湖南建设通航产业强省提供强大支撑。要聚焦市场主体关切,以“十个坚决”的有力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国内外企业来湘投资兴业提供优商、安商、护商、便商和惠商的优质服务。

签约现场。

  活动现场,《中国民用无人机产业第一城——长沙自贸临空区无人机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2个战略合作项目和16个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2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