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几点吃最合适?

饮食关系到健康,

不但要看选择的食材,

还要看吃饭的时间。

最新研究显示:

提前吃早饭、提前吃晚饭,

或能降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近日,国际期刊《自然通讯》在线报道的一项关于饮食与心血管健康相关性的研究显示:早吃晚饭,延长夜间禁食的时间,可能是一种更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

研究发现,早饭每延迟1小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6%,早饭的进食时间越晚,整体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增加;同样的,晚饭的进食时间越晚,整体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增加,尤其是在夜晚9点后进餐。
一日三餐,几点吃最合适?
1.早餐:8:00之前
2023年发表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习惯早晨8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点之后吃早饭的人患上2型糖尿病的概率更高,高出59%。
2.午餐:12:30~13:30
2022年发表在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两餐之间最好间隔4.6~5.5小时,这样全因死亡风险、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都更低。如果早上8点前吃完早饭,那么吃午饭就最好在12:30~13:30之间。
3.晚餐:20:00之前
2021年发表在营养素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0:00前吃完晚饭,各种疾病风险更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高志冬2023年表示,从人体内分泌和消化角度考虑,结合现代人的作息习惯,按照22:00为最佳睡觉时间计算,晚上18:00~19:00点吃晚饭比较合适。
一日三餐,两件事最重要
1.要规律吃:三餐按时
2022年发表在营养与饮食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每天规律三餐的相比,每天只吃一顿的参与者全因死亡率升高30%、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升高83%。
此外,两餐就餐的时间间隔同样很重要,与两餐间隔4.6~5.5小时的相比,时间间隔≤4.5小时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会升高17%。因此,“按部就班”的一日三餐真的很重要!
2.控制食量:少吃两口
老话常说“寿命是从嘴里省出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这句话说得一点都没错。即使你是一个不胖的人,也能从“管住嘴”中获得极大的获益,比如延缓衰老、改善代谢。
其实,只要每顿“少吃两口”就可以延缓衰老进程。2023年10月,《自然老化》期刊发表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热量摄入量减少12%,足以激活对健康衰老至关重要的大部分生物途径,可以增强肌肉,并延缓衰老。这相当于在热量摄入上达到“九分饱”,也意味着每顿饭少吃最后两口就能达到。
一日三餐,这样吃最健康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常少琼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俗话说,“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有一定道理。
1.早上要吃好
经过一晚上的睡眠、消化,起床时胃很空虚,急需补充能量。而这个时候人体的胃肠功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所以早上要吃好是指早上要保证营养充足,营养搭配均衡一点,既含有淀粉类的主食,如面包、粥、饼等,也要添加适当的蛋白质,如牛奶、肉、豆制品等。还可以搭配一些水果、蔬菜。
但是,早餐也不适宜过多和过于复杂、太多种类。如果吃得太多太杂的话,胃肠可能不是很适应,不那么容易消化。所以,建议以简单、易消化、有营养为原则。
2.中午要吃饱
经过上午的工作、学习,可能已经消耗了很多能量,午餐可以继续补充一些能量,主食、菜、肉,品种可以稍微复杂一点。
3.晚上要吃少
晚餐吃得稍微清淡一点,略微素一点,但也要保持营养充足,热量微低一点,而且尽量选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星沙人
今天起请提前1小时吃饭!
认真对待每一天的三餐

如何打开手机地震预警功能

“地震预警”功能

 

非常重要

 

在紧急时刻

 

这提前一分钟的预警

 

给了我们紧急避险的宝贵时间

 

但是很多人还不知道

 

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

 

为了防患于未然

 

仅需十秒钟

 

教大家如何打开地震预警功能!

中国最不容易发生地震的省份排名!

中国最不容易地震的省份排名。

 

首先是中国东部的江苏省icon。江苏icon地处长江icon下游,地壳稳定,地震活动相对较少。据统计,江苏自1970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不足一次。

 

然后是浙江省icon。浙江icon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壳稳定,地震活动也相对较少。据统计,浙江自1970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也不到一次。

 

再来是广东省icon。广东icon位于中国南部,地壳稳定,地震活动较少。据统计,广东自1970年以来,平均每年发生的地震次数也不到一次。

 

  • 此外,福建省icon、江西省icon、湖南省icon等地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地震活动也相对较少。

长沙疾控中心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事项

“你买了N95口罩吗?”“你怎么还不戴N95口罩呢?”……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最近身边的“阳”人比较多,很多人在选择口罩时,都认准防护级别更高的N95/KN95口罩。

 

日常生活中佩戴N95/KN95口罩更好吗?

老人、孩子是不是更需要用N95口罩来防护?

长沙市疾控中心传染病专家进行了解答

↓↓

 

专家表示,N95口罩和KN95口罩的过滤效率都高达95%,但N95医用防护口罩还能满足阻隔血液、体液等喷溅与表面抗湿性等医用防护要求,所以它更适用于医护人员在直接接触病人或感染者等高危场景下的使用。

 

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适合接触潜在污染物、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的环境中使用。一般的生活、工作场景中,例如在户外或通风条件良好的室内,不需要佩戴N95/KN95口罩,建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

 

建议普通市民

在以下几类场景佩戴N95/KN95口罩

↓↓↓

 

一是去医院就诊,尤其是去发热门诊、急诊;

二是如果检测出新冠病毒抗原阳性或核酸阳性,建议本人及同住的家人佩戴N95/KN95口罩,同时室内要加强通风;

三是从事特殊职业的高风险人员,在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等情况下,建议佩戴N95/KN95口罩。

 

需要注意的是,N95/KN95口罩不宜长时间佩戴。因为其密闭性好,通气性差,对于缺氧敏感的人群,比如患有肺气肿、哮喘、慢阻肺、呼吸衰竭、冠心病、心力衰竭、某些脑部疾病等的人群,不适合佩戴N95/KN95口罩。同时,长时间佩戴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老人、儿童、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者谨慎佩戴。

长沙疾控提醒:这种水果千万不能这么吃

长沙疾控发布健康提醒:

我们都知道,吃时令水果总是没错的。眼下正是吃荔枝的季节,荔枝被誉为“岭南果王”,其肉质Q弹,甘甜多汁,一吃便停不下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很多人打着东坡先生的名号,狂吃荔枝过嘴瘾,殊不知,如果真的像诗中所写的那样,每天吃下数百颗荔枝,恐怕“荔枝病”就要找上门来了,尤其是儿童,严重可致死!

“荔枝病”其实就是“低血糖症”,因为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柳叶刀》杂志2017年发表的科学研究认为,这两种物质能够抑制葡萄糖的合成,进而显著地降低血糖,是引发急性低血糖症的主因。这一效应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在未成熟的荔枝及荔枝核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成熟果实,因此食用未成熟的荔枝更易患病。

长沙疾控提醒:这种水果千万不能这么吃

“荔枝病”的发病人群以儿童居多,因为儿童的血糖平衡能力比较差,加上病情发展快,因此出现症状也比较快。尤其是空腹食用荔枝,风险更大。国内外均报道过多起儿童空腹食用大量荔枝后出现“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症”的情况。

在食用荔枝后,如出现头晕、乏力、出汗、面色苍白、肢冷、心悸、腹痛、腹泻等低血糖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严重者会突然昏迷、惊厥、血压下降,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虽然荔枝可能导致“荔枝病”,但作为杨贵妃和东坡先生都钟爱的水果,它味道甘甜,富含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活性成分,如皂素、单宁、花青素等,除了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外,还能美容养颜、养血健脾、增加食欲。在此,提醒大家,吃荔枝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吃荔枝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吃完全成熟的荔枝

在挑选荔枝的时候要选择已经熟透的,因为未成熟的荔枝中α-亚甲环丙基甘胺酸和次甘氨酸A 含量更高,更容易诱发低血糖。

2、切忌空腹吃荔枝

人体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本来就比较低,如果大量食用荔枝,不仅会增加“荔枝病”的发病风险,还会诱发反酸、烧心等问题,给血糖水平和消化系统都会造成威胁。

3、一次不宜吃太多

健康的成人,每天吃荔枝应控制在200克果肉(约10~15颗),儿童酌情少量。

4、重点人群要留神

对于本身有糖尿病、痛风、消化系统疾病等问题的重点人群,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进食荔枝,特别要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时间,千万别因贪恋美食疏忽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滕王阁序》最经典的八句话,建议背下来!

 

《滕王阁序》最经典的八句话,建议背下来!

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一生短暂,历经波折,却始终乐观。

他留下的《滕王阁序》更是千古名篇,其中充满了对世事的洞察与感叹。

国学君精选其中八句,希望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笑对人生。

01

  •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

年纪大了更应该有志向,不能混日子;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要放弃。

国学君说:

西方有个作家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讲的是人在面对衰老时的无力感。

眼睁睁地看着它夺取你的一切,却没法反抗。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在衰老中迸发生机,在逆境中生出希望。

这不恰恰证明生命意志的强大吗?

别把年纪挂在嘴上,只要还没倒下,人生就有无数精彩在等你去探寻。

02

  •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译文:

登高望远,看天地星空,惊觉空间无限,人生渺小。

繁华落幕,悲哀登场,才明白世事无常,皆有定数。

国学君说:

一切都是虚的。

一切温暖、一切财富都会消逝,自己再珍贵的东西,也挽留不住。

明白这一句,一个人就放下了执着。

同样,既然是虚的。

努力去爱,努力去闯,执着一场又何妨?

看破世情的结果,是因人而异的。

03

  •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译文:

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

国学君说:

过去太晚,未来太早,人生唯一可以把握的只有当下。

无数的当下连接成线,通向看似遥远的未来。

当下点点滴滴的努力,一点点搭建起我们美好的未来。

未来不迎,拥抱当下,从脚下做起,从此刻做起。

《滕王阁序》最经典的八句话,建议背下来!

04

  •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译文:

关山重重难以越过,有谁同情我这不得志的人?偶然相逢,满座都是他乡的客人。

国学君说:

人生一世,千万别抱怨。

难自己品,苦自己尝。

能渡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不要幻想有人能把自己拉出泥潭,人这辈子,只能靠自己成全。

05

  •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译文:

只不过由于君子能了解时机,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罢了。

国学君说:

人这辈子,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光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

时机,命运,都是必须参考的变量。

但是唯有你不断向前,你才能遇到更多未知的命运,更多未知的机会。

不被轻易打倒,人生才能有更多的可能。

如果上天发的这副牌不好,那就多抓几次。

当一直打烂牌的人要是抓到一副好牌,那谁也挡不住他。

06

  •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译文:

即使喝了贪泉的水,心境依然清爽廉洁;即使身处于干涸的车辙中,胸怀依然开朗愉快。

国学君说:

内心通明澄澈的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里,都能安然自得。

世事无常,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修好自己这颗心,这样才能照看好自己这条命。

《滕王阁序》最经典的八句话,建议背下来!

07

  •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

译文:

司马相如倘若没有杨得意的引荐,虽有文才也只能独自叹惋。

国学君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个世界上有才的人很多,但是最终成名的却很少。

所以,务必感恩那个提携你的贵人。

08

  •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译文:

人生命运不顺,路途艰险。

国学君说:

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一辈子都是一帆风顺的。

不要抱怨,不要颓废。

只要不曾停下脚步,今日的苦,就是明日的甜。


来源:微信公众号“国学文化”

腌腊肉,放多少盐才对?记住这个比例,又香又入味,不发霉不变臭

腌腊肉,放多少盐才对?记住这个比例,又香又入味,不发霉不变臭

大家好,感谢阅读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是:『腌腊肉,放多少盐才对?记住这个比例,又香又入味,不发霉不变臭!』 

大雪过后,气温明显降低,最适合腌制腊味了,比如腊肉、腊肠、腊鸡、腊鱼等等,到了过年正好吃。

小时候在农村,虽然条件比较差,但外婆每年还是要腌一些腊肉,那味道比新鲜肉还好吃呢。 

腊肉保存时间长,可以吃一年,每次嘴馋时,外婆就切下一小块腊肉,用油煎得金黄,然后和土豆片一起炒,简直是人间美味呀。因为大多是在腊月腌制,所以叫做腊肉。其实进入冬月,温度降低,就可以腌制腊肉了。

腌腊肉的方法不难,但想做得好也不容易,很多人做的腊肉没多久就发霉变臭了,保存时间太短了,而且味道也不香。其实,这都是没有用好盐。

盐可以增加腊肉的味道,激发腊肉的香味,还能延长腊肉的保质期,所以用好盐很关键。

在腌腊肉时,盐放多了太咸,放少了不香还容易坏,到底放多少盐才合适呢?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农村腌腊肉的经验,外婆腌了几十年的腊肉,她放盐的比例最合适,味道咸淡适中,保存时间也长,香味浓郁,下面分享给大家。

【农村腌腊肉】

准备新鲜五花肉10斤、食盐3两、高度白酒、花椒、八角、桂皮、陈皮各适量。

【做法】

1、购买10斤新鲜五花肉,回家后不要用水洗,在表面抹上一层高度白酒就行了。白酒能够消毒杀菌,防止滋生细菌。

2、八角、桂皮、陈皮提前弄碎,和花椒一起放进锅里,再倒入3两食盐,开小火翻炒。当炒出香料的香味,食盐变黄后关火,将香料盐放凉。

3、拿一个盆子,在盆底撒一些香料盐,然后把剩下的香料盐均匀地涂抹在五花肉上,边边角角都要抹到,放入盆子里,最后在上面撒一些香料。
4、五花肉用重物压住,然后盖上盖子,放在阴凉通风处腌制5天。每天翻一次缸,就是把上下的肉调换位置,腌制更均匀。
5、第6天时取出五花肉,用凉白开把肉冲洗干净,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晾晒15~20天。腊肉颜色变黄,变干后就晒好了。

【腌腊肉的技巧】

①腌腊肉时,盐是重中之重,但香料也是必不可少的,香料有去异增香的作用,可以去除猪肉的腥味,增加腊肉的香味,还能防虫驱虫。

②如果天气不好,肉要先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等到天气好的时候再连续晒3~5天,一般就能晒干了。如果没有及时晒干,腊肉就容易发霉。

③盐的用量,外婆的经验是10斤肉3两盐,也就是150克,也就是1斤肉抹15克食盐,既能够入味,也能防止腊肉变质。如果口味重,也可以多放3~5克盐,毕竟吃的时候腊肉要煮一下,会去掉一些盐分。

今天的文章对您有用吗?如果觉得有用,请大家给我点赞、评论、转、关注,让更多的人都学到技巧,下次我会继续给大家分享有用的美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