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02
很多父母或许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在他们眼里,我是你的父母,我生了你养了你,所以我就有指责你打骂你的权利。
全然不顾孩子也是一个有情绪有头脑有自尊的人。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有人可能看过这张图片,这是一个泰国的父亲,那天孩子趴在收银台上玩游戏,被他看到了。
他破口大骂,羞辱孩子,和他发生争吵。
随即他掏出一把上了膛的手枪拍在桌子上,说:你怎么还不去死,有种你去死啊!
听到这句话的孩子,没有任何犹豫地拿起手枪,饮弹自尽了。
父亲在回过头来,孩子已经没有了呼吸,懊恼的他只能在地上打滚痛哭,但已无济于事。
一个网友说,有一次自己被母亲当众教训,她哭着告诉母亲,能不能顾及一下她的自尊心,母亲却说:你是我生的孩子,有什么自尊心?
这句话伤害了她很久很久。
我并不是说父母不可以教训孩子。但孩子错了的时候,应该用一种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仗着自己是父母,单纯地辱骂和发泄。
当你让一个孩子去死的时候,你考虑过他会不会当真吗?
当你骂他是废物什么都做不好的时候,你考虑过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吗?
而当不被父母尊重,自己感到痛苦却又无法反抗的时候,孩子就会通过伤害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16年就发生过这样一个新闻,11岁的男孩小朋,在吃饭的时候遭到了父母的辱骂,于是他冲向厨房,切下了自己的两根手指。
而像这样的事件,还有太多太多。
看过《语言暴力》这样一个纪录片,印象极为深刻。
视频里的父母经常骂他们的孩子:“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这些话都变成了凶器,刺向了孩子。
视频中,在父母这样的一种长期的辱骂和发泄式的打骂中,孩子大多变成了杀人放火的少年犯,或者真的去死了。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成年人的程度,他们还没有学会成人的思考方式,很容易局限在一点之中。
如果他们因为你的打击而受到伤害,心碎到了极点,为了让你感知到与他们同样的痛苦,他们就会容易走向极端。
“你不是说我是个废物吗?那我还活着干吗?”
“你不是不在乎我的尊严和感受吗?那我一定也要让你尝尝我的痛苦”
实际上很多父母并不知道,那些被羞辱和随意践踏自尊的孩子,他们早就考虑过自杀很多次。
我浏览了一遍,武汉孩子跳楼下的留言,简直触目惊心。
有个孩子留言说:他做了很久以来我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包括上一次“十七岁少年跳桥自杀”类似事件的评论,也是如出一辙。
或许对父母来说,这只是他们漫长的人生当中一句无心的话,一个没忍住的冲动,而对孩子来说,它就像是一个烟头,把他们内心的黑洞烫得无限大。
更悲剧的是,每次发生事件,很多大人只会站在自己角度指责孩子玻璃心,抗压能力不够强,没人能真正设身处地替孩子想想,他们到底在面临什么,思考什么。
包括这一次事件也是一样。
很多人评价说:
“现在的孩子太娇宠,心理承受能力差”
也有人说:
“越强调自尊心,就会越玻璃心。打不得骂不得,一经打骂就好像天大的委屈”
……
这个世界就像是割裂的,孩子的心理明明已经被打击溃烂到了一定程度,而很多人只是觉得孩子太脆弱,打不得骂不得。
这样的逻辑,简直就是强盗逻辑,就像是一个花瓶,在一次中没有摔碎,而你反复不断地摔,总有一天它会碎,而你只是轻飘飘地说一句:噢,花瓶太脆弱了。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缺点),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会更加小心地去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03
如何和孩子相处?
我觉得有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把他当一个孩子来看。
也就是说,他是孩子,还在成长,认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不足,这些都是需要他慢慢学习和在父母的教导中学到的,请多些包容和耐心。
第二个原则就是,当你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把他当个成年人来看。
站在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想想你要说的话,如果放在大人身上,会不会伤害自尊心?
孩子也是人,只要是人,被责骂就会伤心,不被尊重就会愤怒,受委屈了就会有恨,不被理解就会有痛苦。
教几个父母和孩子说话的小技巧:
请不要说:我和你说话呢,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
请说:我感觉你今天有心事,你能不能和我说说看?看看爸爸(妈妈)能不能帮你。
请不要说:还不回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听到没有?我都说了好几遍了!
请说:还有十分钟就要睡觉了,你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请不要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都是为你好!
请说:你可以说不,但我需要知道你说不的理由,才能理解你呀!
有一本书,叫《为何家会伤人》,里面写到的场景,真的很让人刺痛。
你给了孩子恨,却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爱;
你给了孩子痛苦,却妄想从他身上收获感激;
你给了孩子阴影,却妄想他永远积极向上没有阴霾;
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纪伯伦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
“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更不是我们情绪的垃圾桶,不要再以爱之名做伤害孩子的事情了!